冒險到底!張森傑如何靠「不甘心」成就臺灣獨立鐘錶品牌傳奇?

「就算冒險要死,也要死在自己手上!」——吟遊詩人的呢喃創辦人兼獨立製錶師張森傑製錶創業的信念哲學。

這句話出自於臺灣腕錶品牌「Bard’s Whisper吟遊詩人的呢喃」的創辦人張森傑口中,鮮明地展現了他製錶創業時的決心與哲學。在一片強大的市場競爭之下,他如何能靠著這股「不甘心」的力量,寫下屬於自己的臺灣鐘錶品牌傳奇?

從旅遊業轉戰鐘錶市場,尋找人生新冒險

製錶師張森傑原本在旅遊業有 15 年的豐富經驗,但看似安穩的職業卻充滿各種意外與挑戰。他曾在北海道帶團時遭遇巴士事故,也曾經歷飛機降落時的突發起火,這些經驗不但讓他深刻體悟到生命的無常,更促使他重新思考職涯的意義。

創業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旅程,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堅持與勇氣。但為了追尋更貼近內心渴望的事業,他毅然決定轉換跑道,投身製錶領域,以創業的方式,在台灣打造一個原生屬於自己的腕錶品牌。

他深信:「人生最大的冒險,就是追尋真正熱愛的事業。」

毅然賣房創業,親力親為打造自創品牌

創業初期的張森傑,只是單純投入資金而未參與日常運營,使品牌一度面臨倒閉的危機。當資金即將耗盡時,他果斷賣掉房子,親自接手品牌的設計與管理。當時對製錶工藝與市場一無所知的他,憑著不服輸的韌性,一點一滴地摸索與學習,逐漸帶領品牌從虧損走向穩定。
 

文化轉譯與獨特設計,成就品牌成功之道

鐘錶創業市場的巨大挑戰

根據經濟部 2019 年的中小企業白皮書,台灣新創事業第一年倒閉率高達90%,能夠存活超過五年的企業更僅有 1%。鐘錶品牌的創業門檻更高,不僅需投入龐大資金,還要面對市場傳統勢力的排擠與不理解。

張森傑表示,品牌初期市場接受度低,甚至被傳統鐘錶產業視為異類,營運經常處於困境。但他始終堅守品牌的獨特性,透過文化故事與獨特設計,逐步吸引到一群真正欣賞品牌價值的消費者,成功建立了穩定且忠誠的客戶群。

文化轉譯與獨特設計,成就品牌成功之道

品牌「Bard’s Whisper」的成功並非偶然,而是張森傑將自身旅遊業經驗、對歷史與文學的深厚的文學素養與熱情,融入鐘錶設計當中。

他深入探究歷史背景與文學典故,並尋訪各地耆老,將歷史文化元素與現代製錶工藝巧妙融合。例如,「但丁神曲」、「劍聖」、以及最新系列「承天府韻」皆充分展現了文化深度與獨特性,讓顧客在腕錶產品中感受到豐富的文化價值與故事。

嚴格把關品質細節,追求極致完美

張森傑深知,品牌的成功關鍵在於產品的品質與細節。他堅持本土製造,每個零件與工序都親自嚴格把關,從錶殼的精密加工、錶盤的藝術設計到手工皮革錶帶,每一步都力求完美。他也積極與臺灣本地優秀職人合作,確保每款作品皆達到極致工藝標準。

他表示,品牌的成功並非依靠資金,而是透過不斷創新、勇敢面對挑戰的堅持。他花費大量時間與各領域職人、藝術家、工廠緊密合作,將每款腕錶視為藝術創作,確保每次的產品都具備高度的品質與獨特性。

「不甘心」與「責任感」為創業旅途最大動力

在創業過程中,張森傑曾數度面臨資金見底的困境,都沒能讓張森傑選擇放棄,他內心的不甘心,以及對顧客信任的責任感,成為了支持他一路走來最強大的精神力量。

下一個目標:全球市場與國際舞台,日內瓦鐘錶大賞

隨著品牌的逐漸穩定,張森傑開始規劃將「Bard’s Whisper」推向國際市場。他認為台灣的腕錶設計與工藝水準絕對不遜於國外品牌,透過參加國際展覽、與國外知名通路合作,以及積極申請國際設計獎項,期望讓品牌獲得更多國際關注與肯定。

如今,Bard’s Whisper 品牌已逐漸穩定,但張森傑仍不願停下腳步,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挑戰鐘錶界的頂級殿堂—日內瓦鐘錶大賞(GPHG)。這不僅僅是一個獎項,更象徵著張森傑對臺灣鐘錶品牌能站上國際舞台的強烈渴望與信念。

創業從來不易,張森傑卻以自己的行動證明,只要勇於堅持、不輕言放棄,就能在逆境中開創出獨特的品牌價值。他的故事,不只是創業的傳奇,更是對所有正在追夢路上的創業家最好的激勵。

台灣獨立製錶師張森傑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:真正的冒險,就是堅持追尋熱愛的道路,直到將夢想實現為止。

 

文章原處:不惜賣房自創品牌 張森傑的製錶大冒險